2025年全國藥交會、2025廣州藥交會、2025年武漢藥交會、2025年藥交會時間表、2025藥交會、石家莊藥交會、2025年5月藥交會、2025青島藥交會、2025全國藥品交易會、2025年上海藥交會、2025年藥交會在哪開、2025濟南藥交會、威聯(lián)藥交會、鄭州藥交會/全國藥交會/藥品展覽會。
你是不是也有過,看到某個食療膏方火了,便跟風(fēng)買來吃幾天?這可不興盲目補一氣,還真得看看自己是哪種體質(zhì)。
一、
熱盛體質(zhì)的人,越補越上火
很多人誤認為身上火氣重,是因為身體虛,其實恰恰相反。熱性體質(zhì)的人大多面色紅潤、易煩躁、口干舌燥、常口苦咽干。這類人若不分青紅皂白就吃溫補、熱補之物,等于火上澆油,不出幾日,便舌燥口破、眼干心煩。
體內(nèi)有熱,每進一味溫補之品,就如點一根干柴,那身上的“虛弱”不僅不見改善,還可能生出濕熱、內(nèi)火、血壓波動等問題。
你是否早上起來舌苔黃膩、大便不暢,還常常覺得人燥得慌?這些其實都是實熱體質(zhì)的表現(xiàn),補不得也。
適合這類人的,不是補,而是調(diào)。清心潤燥、疏肝理熱,才是下對棋的路子。
二、
脾胃虛弱者,不宜猛補濃膩之品
脾為后天之本,是氣血生化之源。一旦補品入口,最先加工處理的就是脾胃。如果脾胃本身就虛,動不動就腹脹腹瀉,或飯后一身倦,那再給它“上重菜”,只會加重它的負擔(dān),最終化不成氣血,反成垃圾內(nèi)宿。
有句古話說得通透:“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調(diào)和。”你是不是也有一邊喝高湯,一邊喊“消化不良”?那就是脾胃抗議的聲音。一碗濃湯不如一碗小米粥,一味人參不如一個笑臉清晨。
你若常覺吃不下、肚子脹、舌苔厚白,那就離烏雞、鹿茸、蹄筋遠點,改喝點健脾和中的湯水,效果才會見真章。
三、
濕氣重、舌苔厚膩者不宜補膠補膏
濕為陰邪,重濁黏膩。若你早起就感到口黏、頭重如裹、四肢困乏,那便是體內(nèi)濕氣較重。此時若補膠類、膏類食物,只會阻礙脾之運化,加重濕困,使人更加疲倦。
不少人因看到什么“滋陰補肺”、“養(yǎng)血安神”就趕緊煎幾服、抹點蜜膏,結(jié)果吃了幾天舌頭上起苔、大便變黏、早晨起不來。哈,這哪里是補,這是被濕氣困住了氣機。
濕氣重時,先理氣化濕、利水通絡(luò),再談進補。否則養(yǎng)分未得,廢物先增,補成“病態(tài)甜”,何苦來哉?
你可以拍一下小腿是不是容易水腫?午后是不是嗜睡懶言?這些不調(diào)好,補也于事無補。
再送你幾句老中醫(yī)的識補口訣,記牢不吃虧:
虛實要辨,切莫亂補;
中病即止,不可貪多;
順時順氣,方可養(yǎng)身;
食補勝藥,一日三餐見功夫。
補,不是萬能鑰匙,更不是一次性投資。補對了,是錦上添花;補錯了,是火上添亂。身體狀況如水中之月,遠看明亮,近察模糊,非得細細體會,才能知虛實、明寒熱。
你有沒有想過,自己是真的需要補?還是只是覺得累?其實,很多時候,所謂的“虛”,可能只是生活節(jié)奏太快,身體還沒喘過氣來。一味進補,可能救不了病,反添雜癥。
學(xué)著聽身體說話,不盲信、不誤補,才是百歲調(diào)理的大智慧。是不是有點想重新審視你餐桌上的“補品”了?趁現(xiàn)在,正好。
威聯(lián)藥交會夏日炎炎,是陽氣最盛之時,對普通人尚且悶熱難當(dāng),對于糖尿病人,更是一場無聲的“內(nèi)戰(zhàn)”。身子熱得冒火,血糖卻忽高...
威聯(lián)藥交會三伏天來了,陽熱如火,地如蒸籠。有人暑天滿身汗、心煩氣躁,一天下來只覺困乏無力;也有人順時養(yǎng)生,三伏反而成了調(diào)...
威聯(lián)藥交會常言道:“早上一蛋,勝過參湯?!彪u蛋,雖是日用尋常之物,卻自古被喻為“全營養(yǎng)”。有些老年人每日一蛋,越吃越精氣...